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入股中国造车新势力,日产汽车这次打的是什么牌?
日产入股汽车新势力本身并不奇怪,中国市场作为日产的战略实施重地,其品牌保有量自是一目了然。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制造未来大趋势,日产如此庞大集团怎么会不御风前进?
风向有了,随风前进无非就是要技术,要钱,要平台,要市场环境。就日产而言,哪点会是他的目标呢?我想日产最器重的是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场环境。
目前中国政策大力度支持新能源,口碑和形象的塑造也有了,这些不是任何一家成熟车企用钱用技术就可以短时间办得到的,结果是花钱入股就都可以办到了。
所以,我觉得日产入股国内汽车新势力是迟早的事。
入股入股中国造车新势力?这并不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情!同样也不是空穴来风!
日产聆风是全球销量最高的纯电动车,全球销量遥遥领先,但是纯电的轩逸,在国内市场表现如何呢?我想这个问题,日产应该看的很清楚,他是无法超越比亚迪、北汽、吉利等国产品牌。
究其原因,不仅仅是在政策上差异,更多的还是角色的转变。毕竟外资品牌在国内新能源市场仍为“追赶者”的角色。因此日产收购一家初创电动造车企业,例如车和家、威马,即可以帮助日产更好地吸引中国买家,并且能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发展上更加接地气。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不得不考虑,本来很稳固的日产-雷诺-三菱联盟现在面临着分崩离析,而中国作为日产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快布局速度的需求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的市场和其他国家市场最大不同,就是我们直接重视纯电,而对日产、发丰田本身拥有的成熟混电并没有给出更理想的出门(因为没有***补贴)。所以与其大力开发专属电动车平台,不如入股中国造车新势力,更加划算的多。
最近网上盛传日产即将收购一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备选品牌有理想、威马和合众,这一消息的真实性先不说,但足以让人看到日产的位置有多尴尬,论造车综合实力,中国这三家初创新能源汽车公司根本无法与日产相提并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并不是个明智之举,再者,产能问题也是日产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理想、威马和合众三家公司目前的产能问题都让人捏一把汗。而且装配质量与整车品质都还有待市场考察。保守等级数一数二的日本人,没有理由用如此激进的方式搞向下兼并。
所以,综合来看,日产收购案有太多的疑点,单凭这几天新闻就能断定日产收购案坐实有些不负责任,毕竟日产的技术储备也不少,虽然比不上本田与丰田,但好歹也处在全球先进水平。因此,这次的日产收购案是真是***还有待考察。不过这桩离奇的收购案背后,却实打实隐藏着日产如今面临的困境,日产收购造车新势力的传闻有两个关键信息:一是,25%的股权比例;二是,意向收购方为一家电动汽车生产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油耗积分关联企业想要获得新能源积分需在新能源合资企业中持股比例25%以上。而日产当前在中国市场亟需缓解"双积分"带来的压力。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日产中国虽进口车数量不多,但油耗积分一直为负。负到什么程度?行业倒数前三里有它,在我看来,如果日产不能找到获得新能源正积分的有效路径,未来面临的政策压力将很大,但是从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来看,虽然增幅有减,但长期来说仍然是肥肉一块。相比本田和丰田,日产在国内的布局已经慢了半拍。而整个日系车在新能源市场的速度又比不过德系、美系和中国品牌。留给日产的时间与市场份额已经不多了!日产目前仅仅有轩逸纯电这一款量产新能源车在售,和友商一比,甚是寒酸。
这桩收购案是真是***还两说,但日产确确实实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若无法解决将会让日产的盈利状况进一步受挫,所以现在也别提挣钱了,能活下来就是本事。
面对电动汽车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传统车企该如何自救?
传统车企自救?目前根本不怕造车新势力,谈何自救,传统车企怕的是特斯拉。
造车新势力只是跟特斯拉学了一些皮毛,但是没学全,毕竟特斯拉从2003年就开始了,用了17年的时间,特斯拉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工厂,但是自己并没有做任何偏重硬件的研发,而是全部聚焦到了软件上。
而且这套软件体系已经磨合了10多年了,这对于传统车企才是最可怕的。特斯拉看起来只有一个app,但是实际上支撑这套体系的是一个非常完善地包含了系统架构、应用体系以及控制体系。
原来的发展模式是从燃油车到混动到纯电动,系统发展是从电气化、电子化、智能化、软件化一步步发展过来,但是特斯拉只做纯电动汽车,而且直接跳到了软件化,不单单是“软件定义汽车”,而且还实践了很多年了,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这个太要命了,很难追赶。
非常感谢悟空提供的平台,让我们互相帮助答疑解惑。
题主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这个问题,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能源是未来汽车行业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可以说这个全新的战场吸引了很多的全新汽车品牌加入其中。比如说目前已经相对比较成熟的蔚来,小鹏以及哪吒汽车都已经有了相对变现的这么一个能力。而它们的介入,势必会影响到传统车企的这么一个市场空间。那么说面对这些电动造车新势力传统的车企应该如何去面对呢?下边我就从几个方面给大家分析一下,供大家参考。
首先第一点就是加快新能源板块布局
。虽然造车的新势力来势汹汹,但是要知道在目前新能源的这么一个技术水平上,大家还是相对比较持平的。没有任何一家说能够做到一家独大,不管是传统车企也好还是新兴势力也好,这一点是非常公平的。对于新兴的造车势力来说这是它们弯道超车的一个好时机,而对于传统的车企来说,这也是它们的一个竞争资本,毕竟没有说传统车企就一定会落后的这么一个道理。
第二点就是要突出它们在汽车整车制造方面的优势。抛开新能源核心动力的技术相对薄弱不谈。在其他的整车拼装技术来看,目前的传统车企还是有着非常大的一个优势,毕竟新兴的电动造车新势力它们的车企历史还是非常的短暂,无论说是整体的工艺还是说供应商的这么一个渠道,对比传统车企来说还是有非常大的这么一个差距。而传统车企如果可以利用好这一点,在品控方面将造车新势力甩在身后,那么对于它们未来的发展也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帮助。
所以总结来看,它们在新能源领域的起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在其他环境方面来说,传统车企仍然有着自身的一些独特亮点,如果不想被新势力超越,还是要多在研发上下功夫,并且提升自己的品控。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留言评论,我是小辉,一个非专业的汽车评论员,喜欢我可以关注我,我们一起聊车,侃车,玩车。
过去汽车企业不发展新能源汽车叫不支持新能源产业,现在不生产新能源汽车叫能否生存下去。说明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必然趋势,传统车也应该紧随其后夯实技术基础,开发新能源产业!
谢邀!
之前也写过很多关于造车新势力冲击传统车企的文章,重点的就是介绍了日本汽车的代表“丰田”。目前电动汽车的日益崛起,不仅仅对于传统车企有着巨大的冲击,对传统车企的零部件供应商依然也是“影响深刻”。
丰田章男在公司内部的演讲中这样说道:“汽车行业进入了100年一次的大变革时代。接下来的100年,谁也不能够保证汽车制造商是流动社会的主角。已经不是输和赢,而是处在了生与死的边缘。”
他所称的“百年大变革”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冲击,这里打一个比方,如果汽车完全电动化了的话,就不再需要引擎发动机这样的高难度设备,只需要一个马达一个电池加上外壳。2018年是丰田成立的81周年,特斯拉作为一个新兴的造车公司,股价有一段时间甚至超过了丰田,这是什么?是冲击。当然这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车企肯定有一定的造车经验,从流程和内部管理上还是要优于新兴造车势力。这也是特斯拉没有的,所以才会陷入“交不了车”的窘境。不过,从这样是实例中可以看出:现在的这个时代,造车变得容易得多!
传统车企生产车辆的主导是:汽车企业。通过金字塔型的供应链管理,汽车企业站在了金字塔的顶端。从设计到制造几乎都会进行参与,并且占据着主导地位。可是“自动驾驶”的时代,让汽车生产的主导权不再是汽车企业。为什么这样说?原因也很简单,以谷歌和百度为代表的自动驾驶企业,推出的是“解决方案”,我可以不造车,但是如果无人驾驶那么就需要通过这些方案进行。XX芯片+XX传感器+XX算法+XX平台!
软件+半导体公司的作用在未来将会愈发凸显,就拿丰田最新的雷克萨斯ES来讲,***用了电子后视镜,作为驾驶***系统,这个是丰田自己开发的吗?显然不是的。从系统构成和平台选定都是其他公司进行主导研究的。
还是以丰田为例,面对这样的“新势力”丰田章男干了什么事情?其实也不难总结。主要就是下面几个方面:
联合
丰田章男携手孙正义的事情早已经不是新闻了,我也写过相关的文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头条号中查看。为何要联合孙正义?笔者在文中是这样描述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