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水路两栖国产汽车品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水路两栖国产汽车品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能水陆两栖,受朱可夫青睐,为何T-40坦克1942年在前线消失?
T-40坦克是苏军在战争爆发前夕研究的轻型两栖坦克,它在当时是作为原有的T-37/38的换装型号发展的,后者是苏联第一代水陆坦克,两型生产数量加起来超过3000辆。
明白的同学应该已经能看出,这就是T-40坦克为什么被淘汰的主要原因,苏联在1939年正处于大换装的门槛上,虽然性能更好的T-40坦克被生产了出来,但很快1941年爆发的战争令它们无法再继续维持T-40的生产了。一瞬间遭受到德军打击的苏联,可谓糜烂千里,丧师百万,差点连首都都让人端了,哪还来得及去再对一款轻型坦克在意?
而T-37和T-38却拥有绝对的数量,以及更成熟的生产线,这尤其对苏军的胃口,他们不需要太过于昂贵复杂的武器,简单、够用、量大足以。所以许多老式的武器纷纷又从仓库里拖出来,继续装备上了第一线。
何况T-40并不比T-37\38就高级太多,大体性能上它们的差异并不大,尤其在传动和底盘技术上,三者如出一辙,也就在悬挂上,T-40改成了独立的扭杆而非之前的平衡悬架。在此之外,T-40无论是装甲性能,还是机动能能,都不见得比前辈们高级多少,它们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苏军后来还发展了一个T-40A和C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火力,比如将12.7mm机枪换成20mm机炮,还加强了装甲(丧失了两栖能力),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所谓T-38其实就是换装了20mm机炮的T-37。也就是说,T-40其实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和平年代,换装性能略好的东西当然可以,但战争年代,人们实在不想为一款区别不大的轻型坦克费事儿。何况1941年苏军的工厂都在后撤,谁产能恢复的快,产量高当然生产谁。
作为一款被朱可夫青睐的水陆坦克,T-40两栖坦克的性能自然是非常出色,该坦克能以4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前进,而且最大的行驶距离也高达450公里。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前,T-40两栖坦克一共生产了179辆,但是在与纳粹德国的战斗中,该坦克的各种缺陷也陆续暴露了出来,例如车族成员之间协同不利,车体装甲过于薄弱,武器性能即火力不行等状况。
虽然为了应对活力不足的问题,还特意把坦克上作为主武器的12.7毫米重机枪换装成了20毫米的机炮,但其设计初始糟糕的火力与防护指标,却是怎么也挽救不会来的。
当然这也不能怪T-40两栖坦克的设计师们,本来这款坦克在设计之初就被定义为侦查坦克,而非冲在一线作战的常规坦克。可是由于战争爆发的太过突然,再加上当时苏军的组织非常混乱,所以不仅是T-40两栖坦克,很多同级别的侦查坦克都被当成作战坦克被派遣到一线与德军作战。可面对来自德军的三四号坦克,再加上各种型号的反坦克炮,T-40两栖坦克这种薄皮大馅的坦克自然就变得尸横遍野。
但是令T-40两栖坦克最终下马的原因还是因为成本,当时制造一辆T-40两栖坦克所需要的材料、工时、造价都要比性能更为优秀的T-60轻型坦克高,秉持战时装备能省就剩的原则,一切***都要让位于更加重要的作战装备,所以这种除了能够下水之外便在无其它长处的T-40两栖坦克,肯定会优先停产。
但是T-40两栖坦克也并不是有点全无,许多侦察部队就对其关爱有加,毕竟T-40两栖坦克可以在没有桥梁的情况下,自身横渡第聂伯河与顿河这种水域,所以T-40两栖坦克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战术价值,被侦察部队视为“侦查利器”。
不能打德国坦克的,都会被残酷的东线淘汰。
T-40坦克只有1挺12.7毫米机枪,1挺7.62毫米机枪,只和德国1号坦克相当。而且正面装甲厚度只有10-20毫米,根本没有任何生存能力。
后期,以T-40为基础改进为不具备两栖能力的T-60,苏联轻型坦克才开始了进一步的发展。
说起T-40坦克,还要从它的用途上说起。1942年的苏德战场前线,需要的是高火力,重装甲的坦克,拼的是装甲和火力。而T-40这种轻型坦克,虽然功能全面,但仍然不能满足这些需求,上了前线只能成为活靶子而被德军的坦克消灭掉。
况且作为一款轻型坦克,如果说侦察方面的需求,苏联当时的T-50轻型坦克的性能无不完胜T-40轻型坦克(但T-50轻型坦克生产也较为复杂,因此产量甚至比T-40还少),且两栖这项功能,在面对东线战场上德军的大量装甲部队时,这项功能变成了可有可无的设计,反而成为了累赘。因此才会导致T-40坦克在服役后不久便被停产,但是为此苏联特地取消两栖功能而制造了大量的陆用版,最初被命名为T-40S轻型坦克,不久后即改名T-60轻型坦克。而在下文中,通过对T-40轻型坦克性能数据的分析,我们便会明白为何会被停产。
T-40轻型坦克是苏联在二战前期使用的一款两栖坦克,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挺12.7毫米德什卡机枪(DShk),还有一挺7.62毫米捷格加廖夫步兵机枪(DP机枪,也就是吃鸡里面的大盘鸡)。该型坦克的主要作战目的是装备侦察部队,因此在火力和装甲上才会显得如此脆弱。
由于苏联复杂的地形,使得两期能力对苏联军队来说算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这点从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生产的了1500多辆T-37/38两栖坦克这点来证明。而T-40的设计,目的在于对过时的T-37/38坦克进行更新换代。
在20世纪30年代对T-37/38的测试中,显示出它们存在以下的缺点:1. 仅有一挺7.62毫米DP机枪,火力严重不足。2. 装甲防护过于脆弱,甚至不能抵御机枪的射击和手榴弹破片的打击。3. 驾驶员和车长的位置分离,在二者其一伤亡时,不能快速接替伤亡者的位置,使坦克容易瘫痪。4. 两栖浮力严重不足,即使在水况和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坦克也无法搭载两名士兵或其他的有效载荷,由于坦克密封性不足,T-38在演习和测试中沉没了好几次。5. 悬挂系统设计存在问题,在柔软地形上行动不便。
介于以上缺陷,苏联人才设计了T-40轻型坦克。在设计上T-37/38轻型坦克的弹簧悬挂系统被具有扭杆悬挂所取代,提高了对柔软地形的适应能力,且在搭载量上,可以轻易搭载2-3名步兵;与T-37/38 轻型坦克的铆接车体相比,T-40轻型坦克的车体完全***用焊接技术的,使得密封性能大大提高;虽然在装甲方面改进不大,但新设计的圆形炮塔有效提高了防护水平;火力上则增加了一挺12.7毫米德什卡重机枪,原有的7.62毫米捷格加廖夫步兵机枪也被保存,因此在火力上有了可靠保证,在后续的T-40S(也就是T-60)轻型坦克上,将12.7毫米德什卡机枪换成了20毫米机炮,因此火力又得到了强化。
而T-40轻型坦克的其他数据,实际上和T-37/38坦克依然有些类似,说白了T-40轻型坦克只是对T-37/38轻型坦克的缺点进行了优化。T-40***用GAS-202六缸汽油发动机,功率为85 马力,使得在公路时速可达44千米每小时,越野时速20-25千米每小时,水面航行时的时速为6千米每小时。成员组仍然是两人配置,这让苏军的坦克手抱怨车长一人的任务过多,车长不仅担任炮手,还要负责指挥,并在有无线电台的情况下还需要担任无线电操作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水路两栖国产汽车品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水路两栖国产汽车品牌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